欢迎您来到中国木屋网!专业木屋、木别墅、木结构行业网站。
登录网站|新用户注册

木结构建筑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

时间: 2012-05-30 | 来源:  | 作者: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高台建筑的盛行及屋瓦的大量使用恰巧是奴隶制社会结束、封建制社会开始的时期。高台建筑是夯土和木结构配合使用的形式。夯土在古代是一种传统的做法,但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房屋建筑逐步地抛弃了夯土的形式,沿着以木构架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这种木结构建筑,是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屋架或框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荷重主体,墙壁只起围护作用,不承担荷载。古代劳动人民用这种方法建造了许多规模宏伟、空间宽敞、构造坚固、色彩华丽的建筑。迄今还保存着历时千年的宏伟建筑,显示出木结构技术的高度成就,雄辩地证明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
古代世界各民族的建筑,起初大抵都经过木结构的阶段,随后就逐渐转向砖木混合结构或砖石结构的方向发展。如印度、埃及、爱琴海中的各岛国等,早在奴隶会时’已经是以砖石建筑为主导了。为什么我国古代却沿着单一的木结构方向发展,始终不变,终于成为世界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的体系呢?

我国最迟在封建社会初期,就已经开始生产砖。从现今所掌握的考古资料看,制造大型精致的空心砖--它们可长达一米以上--可能还早于小块砖。现存古代遗物有西汉末东汉初的砖拱券及扁壳。天然石材用于建筑是很早的事了,从古代雕刻看来,对石材加工技术早已具有很高的水平。用石材建造大跨度券桥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公元三世纪末建的“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的旅人桥。这些都证明着砖的制造生产,砖石应用技术,都有高度的成就。只是在房屋建筑上,砖最早仅用于铺地面、作踏步,石只用于柱础、台基。也发现过东汉初年的用砖柱砖墙建的房屋,那是极稀少、极个别的例子。总之,直到佛教传人中国以前,除了墓室、桥梁以外,我们的房屋建筑是不用砖石结构荷重的。就是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砖石建筑也只扩展到少数宗教建筑的塔、殿,而其外形仍多仿照木结构形式。大量的宫殿、寺庙、住宅,还是保持着木结构传统。这些情况使我们对木结构突出发展的原因,更感觉到有讨论的必要。

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的祖先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在黄河中游一带定居下来,这一带森林茂密而石材缺少,木材就成为自古以来的主要建筑材料。黄河中游一带确实石材较少,可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只在黄河中游定居,翻检一下考古报告,密布全国各处的古代居住遗址所在地,大多并不缺乏石材。最近几年发现的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湖北圻春周初居住遗址,都是用木材建造房屋。他们是在长江中、下游。近二十年的考古发掘,证明殷商的地理范围大大超过以往历史学的推测,在南方已达长江以南。而这些地点都是不缺乏石材的。所以,说我们的祖先定居在缺乏石材的黄河中游是木结构发展的原因,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在我国广大的领土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建筑用的天然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当然上古时期森林更为丰富,木材最易取得,加以木材是一种既坚韧又最易加工的建筑材料,因此,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时期,就惯于以木材为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经过长期实践,对木结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优点有充分的认识,而逐渐形成了牢固的传统。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所以能保持并发扬这个传统,则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特点,而结构建筑最能与此特点相适应,这就确定了它必然成为封建社会建筑发展的主流。为此,有必要先概略地叙述一下木结构建筑对农民、手工业工人有些什么优越性,然后再分析它是如何适应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它的优越性是:

1、便于积累储备材料  一般农民建造房屋都是经过长期准备的,其所需木材往往是从种植树苗开始。现今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农民简直就称他们种的树为柱梁或椽子,用作梁柱的树约二十年左右、用作椽子的树五年左右便可成材。门窗可以逐步制作备用。有些地区还有专做门窗的手工业者。夯土墙或土墼墙是只需劳动力的,土墼也可逐渐积累。除了瓦须约定几家合作烧制外’农民可以独立积累起全部建筑材料。即使需要二、三十年时间之久,但在他们的经济条件下却是一个最方便、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2.工期短、易施工  一般农民盖几间住房,只需一个农闲季节,便可基本完成。木结构建筑所需技术简易,农村中建造一般房屋时只需有一两个熟练木工做技术较高的工作,如主持绳墨、放线定平、做梁柱榫卯、安排施工程序等等。其他较粗糙的木工工作,筑墙、垒墼、布瓦及一切杂工,农民都能自己动手。劳动力不足时,也可邀请本村农民互助。在力量不足时,更可分期施工。例如木屋架、墙壁、屋面都能分期做。在农村中常常看到先立起屋架,过一两年再做墙壁’或先铺草屋面,有力量时再换成瓦屋面。总之,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力’采用各种分工办法逐步完成。

3.易于拆迁  在必须转移居住地址时,这种房屋易于拆迁’除了须付出劳动力外,其他损失很少。这一优点甚至被统治阶级效法,许多宫殿也曾大规模拆迁过,例如东魏时拆迁洛阳宫殿到邺城,唐末也曾将长安宫殿拆迁至洛阳。

4.易于扩建  木构架房屋都是长方形平面,以间为单位,间数可以任意增加。如先建两三间,再扩建成五、七间,也可以在三、五间的前或后方的两侧,增加一两间厢房等等,扩充增建的方式极为灵活多样。便于按经济力量或人口增加随时增建

5.能适应山区地形  在山坡建造木构架房屋时,只须调整柱子的长短取平室内地面,无须平整土石方或砌筑大量基础,是山地建筑最经济便宜的方式。故我国南方山区的乡镇,常常是利用一条狭窄的山脊作街道,其两坡建造房屋。甚至在悬崖峭壁间,也能用木构架建造起房屋。

当然木结构建筑还有各种优点,例如木材轻韧易于雕凿’开设门窗灵活自由,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等等。但是,对于农民、手工业工人说,以上几条才是最主要的。

封建社会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也要为自己建造房屋。他们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这种农民实际上还是农奴”。他们劳动所得,除了维持极低的生活水平外,所剩余的极其微少,甚或终年不得温饱。只是在前述各种条件下,一部份农民经过长期的积累准备,才能够建造起以木材作屋架,以夯土为墙壁的房屋,更多的农民只能住在竹木捆绑的窝棚中。然而这种木结构技术就能使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发展成优秀的具有创造才能的匠人,并有着最普遍、最广泛的发展基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的结果。

统治阶级是靠剥削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生活的,他们自己不会劳动,他们的房屋必须依靠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建造。因为他们掌握着生产资料,并有充足的财富,可以采用最好的木材,要求精细的加工,建造成体量宏大、外形华丽的建筑。尽管他们可以任意强迫农民、手工业工人为他们劳动,他们可以对建筑形式、装饰、设备等等提出各种要求,但他们自己并无创造发明,在建筑实践上完全依靠劳动人民。所以,农村中的地主、城市中的地主官僚,也只能以多用砖石材料作地基、墙壁、台阶或其它装饰性构件,以夸耀他们的富有。即使是贵族、帝王,也只能浪费更昂贵的材料和在雕刻、彩画等装饰和设备上,尽情挥霍压榨来的财富,而始终不能跳出木结构体系。地主阶级自己是无法使木结构体系发展成砖石结构体系的

另一方面地主阶级和农民手工业工人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被强迫劳动的,他们不可能会有为地主阶级创造新的结构体系的积极性,而只是在他们已有的木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去解决地主阶级提出来的要求。因此那些宫殿、坛庙、佛寺建筑,就基本技术说并没有超出民间的范畴,只不过是体量庞大得多、结构形式上更复杂罢了。更明确地说,宫殿等类标准高的建筑,如果撇开装饰性的部分,只就木结构技术论.,不过是民间结构的扩大和复合,并没有超出木结构的范畴。
然而这决不是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在砖石结构方面缺乏创造才能。在公元七世纪初,不是就已经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赵州大石桥吗?为什么在桥梁方面有如此先进的创造,而不能在房屋建筑方面改变木结构体系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上述情况正表明了桥梁是直接与发展生产有关的,农民手工业工人乐于为促进生产作出新的创造。也表明在必须使用砖石结构时,他们是愉快胜任的伟大的劳动者。他们的经济地位,使得他们在房屋建筑方面不曾想到要使用砖石结构代替木结构,因此也就没有向这一方面发展。只要看封建社会后期用砖券建成的大殿,几乎完全采用了建筑桥梁拱券的方法,就证明了这个情况。

“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在建筑领域,一方面是形成了一个有高度成就的木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是砖石结构在一定领域中也有突出的创造。个别看都有很大发展,然而从整体看,它没有综合应用个别的成就作出整体的全面的改进,不曾使房屋建筑超出木结构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极其迟缓的。归根到底是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关键字: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广告投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 chinamu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木屋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12007801号

中国木别墅网 | 商务电话:15941747190 | 联系QQ:36564058